请登录|注册 400-668-1808 云办公系统登录
姓名:

联系电话:

现从事行业:   选择城市:
有无场地:

验证码:

【知识锦囊】围棋的雅称和别名,你知道几个?

点击次数:更新时间:2021-11-10 17:11:05

    围棋起源于中国,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之一。自“尧造围棋”以来,围棋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,从古至今围棋有多个雅称和别名,你都知道吗?
 
    据史料记载,春秋时期《论语·阳货》中“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,难矣哉!不有博弈者乎?为之犹贤乎已。”中的“弈”是最早用以描述围棋的词语。
 
 
 
烂柯
    “烂柯”是围棋的一个别名,其中暗藏着一个著名的神话传说。烂柯山在今浙江衢州市附近。晋人王质上山伐木,观两人弈棋忘返,只看了一局对弈,柴斧上的结实木柄已腐朽断烂,回到家里,发现自己百来岁了。后来,人们称围棋为“烂柯”。唐朝诗人孟郊的一首《烂柯山石桥》:“樵客返归路,斧柯烂从风,唯余石桥在,犹自凌丹红。”让烂柯的典故盛传棋界,成为了围棋经久流传的别称。
 
 
 
乌鹭
    围棋分黑、白两色,黑子似乌鸦,白子如鹭鸶,故而又称乌鹭、黑白。唐元稹《酬段丞与诸棋流见赠》诗:“异日玄黄队,今宵黑白棋。”北宋王安石《棋》诗:“战罢两奁收黑白。”宋词家王之道《蝶恋花》:“玉子纹楸频较路。胜负等闲,休冶黄金注。黑白斑斑乌间鹭,明窗净几谁知处。哔剥声中人不语,见可知难,步武来还去,何日挂冠宫一亩,相从识取棋中趣。”
 
方圆
    盘古开天辟地有天圆地方之说,围棋棋盘为方在下,棋子为圆在上,故得别名“方圆”。在《历代神仙通鉴》中就有:“此谓弈枰,亦名围棋,局方而静,棋圆而动,以法天地,自立此戏,世无解者。”的记录。
 
 
 
略技
 
    围棋常常以兵法作为棋道,以弈喻兵,以兵喻弈。从魏武曹操,东晋谢安,北宋宗泽,到清代曾国藩都深谙此道。因此围棋便借用“略技”这个军事术语作为一个别称,形容“攻城略地”的战术韬略,蚕食对方的领地,扩大自己的势力。
 
 
 
星阵
 
    星阵本指宇宙星体的排列,这里借指围棋盘面的形态,十九乘以十九的纹路,形成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,象征着混元一周天的度数,所谓“周天画地,制胜保德”,围棋与天地星辰之间有了一种沟通。
 
 
河洛
 
    尧舜时代恰好处于“河出图,洛出书”期间。《周易系辞上》讲到:“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。”伏羲依“河图”推演八卦,后来成为《周易》理论体系的来源。大禹依“洛书”制九章大法,录入《尚书》中的《洪范》。“河图”“洛书”的方形图案和白点、黑点,与围棋的棋盘、棋子颇为相似,“河洛”二字自古就是围棋的别称。明代大学士解缙在《观弈棋》里就有“河洛千条待整治,吴图万里需修容”的诗句。
 
 
坐隐
 
 
    弈棋时,两人对坐,专心致志,诸事不闻不问,犹如隐居一般。《世说新语巧艺第二十一》中说,东晋名士王坦之把弈者正襟危坐、运神凝思时喜怒不行于色的那副神态,比作是僧人参禅入定,故称围棋为“坐隐”。
 
 
手谈
 
 
    古代围棋称为“手谈”,是因为下棋时,双方默不作声,仅靠一只手的中指、食指,运筹棋子来斗智、斗勇。《世说新语巧艺第二十一》中说,东晋高僧支道林与“东山宰相”谢安等人相交甚笃,他常在枰边观战,见棋手交锋时缄口不语,手起棋落,意蕴其中,“共藏多少意,不语两相知”,遂称围棋为“手谈”。
 
 
楸枰
 
    我国古代多选用楸木制棋盘,故名楸枰。唐温庭筠《观棋》:“闲对楸枰倾一壶。”清钱谦益《京口观棋》:“年来覆尽楸枰谱。”近人黄铭功《棋国阳秋》:“楸木质轻而文致,故枰用楸。”
 
 
 
忘忧
 
    对弈时思考集中,弈者忘记了一切烦恼和忧愁。据《晋书祖逖传》载:东晋名将祖逖的兄长祖纳嗜好下棋,他的好友王隐劝他说:“禹惜寸阴,不闻数棋。”祖纳指棋而言:“我亦忘忧耳!”,因而围棋又称“忘忧”。
 
 
 
玄素
 
    玄,黑;素,白。引申指围棋。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咏围棋诗云“参差分两势,玄素引双行。”
 
 
坐忘
 
    “坐忘”本是老庄哲学用语,《庄子大宗师》云:“堕肢体,黜聪明,离形法知,同于大通,此谓坐忘。”指端坐而全忘一切物我的出世思想和精神状态。郭象注:“夫坐忘者,奚所不忘哉?即忘其迹,又忘其所以迹者,内不觉其一身,外不识有天地,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。”当围棋的棋艺、棋理发展到一定水平也会达到这种超然物外、物我两忘的境界。南朝围棋国手褚思庄研究棋的别墅就名为坐忘居。
 
 
十九路
 
    因围棋棋局纵横各十九道,引申指围棋。宋朝浮山商僧与欧阳修论棋时云:“从来十九路,迷悟几多人。”

加盟热线:400-668-1808
课程咨询:010-64984397

东方童民族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加盟 艺术学校加盟 艺术培训加盟 艺术培训机构加盟 民族艺术教育 东方童
京ICP备16007099号-1
本网站内所有文字图片内容,均归东方童版权所有,未经允许,不得转载或者其它用途!投资有风险!选择需谨慎!
品牌专有:北京东方童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
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校区地址